2009年1月8日星期四

权谋智慧故事(2)

望梅止渴
东汉末年,那时候天下大乱。为了统一天下,平定不服从统治的诸侯,丞相曹操长年领兵讨伐诸侯。
这年,曹操准备讨伐张绣,可是又怕袁绍趁他出外讨伐,乘虚攻打许都;想攻打袁绍,又有张绣、刘表牵制,所以左思右想,举棋不定。这时谋士郭嘉献计:“主公不如命徐州刘备为左将军,吕布为车骑将军,然后下旨让二人北拒袁绍,主公再率兵南伐张绣、刘表。”曹操说:“好计,就按奉孝说的办。”
于是,曹操统兵15万讨伐张绣。时值盛夏三伏天,骄阳如火,天干气燥,行军路上都是荒山野岭,远离水源,找不到一滴水。兵士们个个都渴得有气无力,垂头丧气的,队伍渐渐七零八落,行军速度越来越慢。
曹操骑在马上,看到这幅情景,心中忧虑,皱着眉头,忽然心生一计。只听他拿令旗指着前方说:“将士们,坚持一会儿,再往前面走一段路,就有一大片梅子林,绿阴阴的树上结满了青梅,又甜又酸,吃到嘴里可以解渴。快点走啊!”
兵士们一听,腮帮都酸了,嘴里立刻涌出了唾沫,顿时个个精神抖擞,走得飞快,及时到达了战场。
人生哲理:人不能永远靠“望梅”来“止渴”,正如空想暂时可以安慰人心,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一般。
如鱼得水
东汉末年,汉皇叔刘备被曹操几番追杀,走投无路,手下只有不满2000士兵,将也只有关、张、赵3人,可谓是势单力薄,被曹操追得已经无栖身之所了,绝望使刘备想自杀,谋士孙乾说道:“主公怎么能够这样轻生呢?属下听说荆州刘表礼贤下士,而且与主公同是汉室宗亲,为什么不去投奔他呢?”
于是刘备便投奔刘表,在新野屯兵。他成天闷闷不乐,虽想逐鹿中原,又苦于势单力薄,身边没有谋士良臣。徐庶拜见刘备,同他畅谈形势,头头是道。刘备十分器重他,将他待为上宾。
“我不过是一介凡夫,”徐庶说,“我有个朋友,主公如果能够得到他的辅佐,天下恐怕不难得。”
刘备惊奇地问道:“天下有这样的人吗?他是谁?叫什么名字?”
徐庶说:“这个人复姓诸葛,单名一个亮字,字孔明,因为他的才华出众,所以人们都称呼他为‘卧龙先生’,主公为什么不去求他出山来辅佐您呢?”
“好极了!”刘备高兴地说,“先生快去请他来吧。”
“那怎能如此随便呢?”徐庶说,“孔明乃是天下高士,将军果真有心,应该屈驾前去拜望才是。”
刘备连连称是。结果,他“三顾茅庐”,好不容易才见到诸葛亮。两人在茅屋中促膝长谈。诸葛亮议论精辟,提出先占据荆、益两州为基本,然后安抚西南各族,整顿内政,联合孙权,伺机从荆、益两路北伐曹操的策略,以图统一中国,恢复刘家帝业。
一席谈话,使刘备好似拨云见日,眼前豁然开朗,从此便拜诸葛亮作为军师。两人常常夙夜谈心,亲密无间。
刘备的结义弟弟关羽、张飞见了大为不满,便在刘备面前发泄怨气:“他诸葛亮年纪轻轻有何大才,大哥待他如此之好,把他奉为上宾,这却是为什么呢?我们不服。”
刘备诚恳地对他们说:“我得到孔明,就像鱼得到了水。希望你们深明大义,不要再多讲了。”关羽和张飞听了很惭愧,就不再作声。
人生哲理:要成就大事业,必须要懂得识别人才,重用人才。人才是一个事业能否发展的最关键因素。

0 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