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8日星期四

权谋智慧故事

两虎相争
战国时期,陈轸来到秦国,正赶上秦惠王为一件事发愁呢。当时韩、魏两国互相攻打,打了一年也没分出胜负,而且战争也没有停止。
秦国是当时的一个大国,秦惠王想凭借自己的实力来阻止这场战争,一是彰显一下自己的实力;二是以阻止战争为借口,然后乘虚消灭两国。于是他就问左右的大臣,大臣们都各执一词,有的认为阻止这场战争好,有的认为不该阻止这场战争,秦惠王没有决定下来。惠王见众官的说法都不一样,一时间不能决定,所以就想听听陈轸的想法。
陈轸听秦惠王诉说完自己的烦恼以后,先不谈这场战争,而是给秦惠王讲了一则《两虎相争》的寓言故事:
从前,有个人叫卞庄子,以开旅馆为业,因此人们也叫他馆庄子,他还雇了一个小伙计。卞庄子为人喜好勇武,而且自己也很厉害,只身敢同老虎搏斗。
有一天,一个牧童跑来,对卞庄子说:“不好了!两只老虎正在争吃我的牛呢!你快帮帮忙把老虎赶跑吧!”
卞庄子听到后,浑身热血沸腾,好像在燃烧,马上就提着宝剑随着牧童跑到山上。到了山上,只见一大一小两只老虎正咬住一头牛,牛拼命地挣扎着。卞庄子二话不说,拔出宝剑就要去刺杀老虎。
这时,跑来的旅馆小伙计一把拉住卞庄子说:“两只老虎正争着要吃牛,吃到了甜头,必然争抢起来,争抢起来必然互相搏斗。所谓‘两虎相争,必有一死’,死的那一只肯定是小老虎。等小老虎死了以后,大老虎肯定也要受伤。到时候你刺杀那只受伤的老虎,轻而易举。这样一来,你只要刺杀一只老虎,就可以获得刺杀两只老虎的美名。”
卞庄子认为小伙计说得有道理,于是他们就站在那里等着。
过了一会儿,两只老虎果然因为怎样分得食物的问题互相搏斗起来,大老虎被小老虎咬伤了,小老虎被大老虎咬死了。这时卞庄子拿起宝剑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,果然一举两得,获得了刺杀双虎的美名。
陈轸讲完了故事,对秦惠王说道:“现在韩魏两国相攻,一年也没停止。这必然使大国受伤,小国灭亡。大王讨伐受伤的大国,这不是一举消灭了两个国家吗?这同卞庄子刺虎是同样的道理。”
人生哲理:想成功,就得善于利用对方的内部矛盾,先坐观成败,然后就可一举两得,事半功倍。
诸发使魏
战国时期,越国有个名叫诸发的人出使魏国,来到魏国的朝堂上,赠送给魏王一枝梅花作为进见的礼物。
魏国的朝臣中有个人名叫韩子,他看到诸发剪短头发。身上刺着花纹,感到怪里怪气的,心中就有些不舒服。于是他回过头来对朝堂上的众大臣说:“哪里有用一枝梅花当礼品,赠送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王的呢?这分明是瞧不起我国,让我替诸位羞辱他一番!”
韩子企图给诸发难堪,就站出来说:“我们大王有命令:对戴着帽子的客人,我们就以礼相见;对不戴帽子的客人,我们就不予接见!”
诸发是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臣,看到对方不怀好意,故意制造外交麻烦,就据理力争。他说:“我们越国也是周天子的封地,只是没有被封到北方的冀州、兖州的土地,而被封到了大海的边上,在外部边疆地区居住。可是蛟龙又与我们争夺土地,因此我们剪短头发,身上刺着花纹,色彩斑斓,用来模仿龙子龙孙的样子,为的是避免水神的侵袭。长期以来,已经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。现在大国命令我戴上帽子就以礼相见,不戴帽子就不予接见,是什么道理呢?”
韩子说:“这叫入乡随俗嘛,因为戴帽子是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啊!”
诸发反唇相讥说:“假如贵国派出使者,出使到我国去,我国君王命令:‘客人剪短头发,身上刺上花纹,才能以礼相见,否则的话不予接见!’贵国的使者将怎么办呢?”
韩子被诸发问得面红耳赤,张口结舌,无言以对。魏国的文武百官也都觉得诸发的回答有理有据,有条有理,不失大国使臣的风度。
诸发接着又说:“如果贵国认为这样做妥当,那么我就借顶帽子进见;如果贵国认为这样做不妥,那么就希望不要改变我国的风俗习惯!”
魏王听到诸发的话,觉得诸发不愧为大国使臣,能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,韩子无知多事,没有受命就对使者发难,险些破坏了两国的关系。于是,魏王披上衣服,出来接见诸发,对他十分客气,盛情地款待了他,并下令把韩子驱逐出朝廷。
人生哲理:在外事往来中应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,使者出使能够维护国家尊严才能不辱使命。
求千里马
战国时期,燕国由于人才困乏,奸臣当道,有才之人被搁置不用,无才却只会献谗之辈倒是层出不穷。于是国家大乱,后来又被齐国打败,几乎亡国,从此,燕国一蹶不振,国君也因为忧心如焚而得了疾病,不久就驾崩。
燕昭王即位后,决心招揽人才,振兴国家,恢复往日的气象。
有一次,大夫郭隗晋见,昭王问他:“寡人想招揽人才,以振兴我大燕,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?”
郭隗回答道:“这很简单,但不知大王肯不肯用臣的办法?”
昭王说:“是什么办法?你尽管说,只要是对国家有利,寡人就会采用。”
郭隗说:“如果大王想得到很多的贤才,就必须从国内或者朝庭的官员中选出一个小有名气的人,然后大王再亲自去登门拜访他,重视他,让天下人都听说知道您重用贤才,那么有才能的人才就会到您这里来了。”
燕昭王问:“那依你之见,寡人应该选拔谁呢?”
郭隗说:“大王您真的想让天下有才能的人到您这里来,首先应该从臣开始。让天下人知道,像我郭隗这样的人都得到您的重用,何况那些有才能的人呢?”
昭王好像还有些悟不透其中的道理,半晌不说话,在那里思考。郭隗为了说明这一道理,便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:
从前有个国王,非常喜欢好马。他用千金高价想买一匹千里马,于是派人四处寻找。被派去的人寻找了3年,也没见到千里马的影子,国王非常失望。
有一天,一个打扫宫廷的小太监知道了这件事,就去见国王,说:“请让我去买好吗?我一定能买到千里马。”国王买马心切,就派他去了。
小太监只去3个月,便回来报告说千里马买到了。国王听了非常高兴,让小太监赶紧把千里马牵来看一看。小太监不慌不忙,把手里的包袱打开,拿出一个又脏又臭的死马头来,说这是花500金买的死千里马的头。
国王一看之后,当即雷霆大怒说:“我要的千里马是活马,你为什么给我买个死马头回来,还浪费了我500!”
当国王要治小太监欺君之罪时,小太监说道:“尊敬的大王请不要杀我,活千里马很快会有人给您送来了。”
国王问他为什么,小太监从容不迫地说:“大王您想,我们买死千里马头还花了500金,何况是活的千里马呢?这个消息传出去,天下人都知道您最爱好马,那谁有千里马能不往您这里送呢?所以我说千里马会很快有人给您送来的。”
国王一听很有道理,于是就没有治小太监的罪。果然,买死千里马头的消息传出去之后,不到一年的时间,就有人给国王送来3匹上等的千里马。
人生哲理:取信于人,就可以得到别人的信任。只要真心实意并付诸行动,就能够广招人才。

0 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