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8日星期四

权谋智慧故事(3)

蜗角之战
战国时期,魏国与齐国结成同盟。两国的君王都签了协议:互相帮助、共进共退,得天下后共分疆土。
可是没过多长时间,齐国违背了协议,背叛了魏国,这使魏王特别愤怒,要派刺客去刺杀背信弃义的齐王。魏国将军公孙衍听到刺杀齐王的消息,为魏国感到羞耻,就去进见魏王。
公孙衍说:“大王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王,却用一般老百姓复仇的办法刺杀齐王,这实在是太不光彩了,同时也说明魏国无能。我作为魏国的将军,愿意统率20万甲士,替大王攻打齐国。俘虏它的人民,牵来它的牛马,使齐王发怒,心火烧到后背,然后攻下他的国都。在亡国出逃的时候,鞭打齐王的后背,打断他的脊梁。”
魏王同意了公孙衍的建议。一场大战就要爆发了,可是相国惠施不主张同齐国开战。他请来贤士戴晋人劝说魏王。
戴晋人见到魏王后,对魏王说:“有一种小动物名叫蜗牛,大王您知道吗?”
魏王回答说:“是的,寡人当然知道。”
于是,戴晋人就给魏王讲了一个名为“蜗角之战”的寓言故事:
从前,有一个国家建立在蜗牛的左角上,叫做触氏国;还有一个国家建立在蜗牛的右角上,叫做蛮氏国。
这两个国家,为了争夺地盘,扩大领土,经常劳民伤财,发生流血战争。每次战争都要留下几万具尸体,受伤的、被俘的,更是不计其数。胜利的一方,乘胜追击;失败的一方,拼命逃跑。胜利的一方往往要用十五天的时间,才能高奏凯歌,得胜还朝。
魏王听后说:“哎,这估计是你虚构的故事吧?”
戴晋人说:“不,这不是我虚构出来的,请让我为大王证实这些话吧,大王想想,上下四方会有止境吗?”
魏王说:“这还用说吗?当然无穷无尽了。”
戴晋人说:“大王您应该知道,驰骋想像到无穷无尽的天地之间,再回头想想所能到达的地方,不是小到可有可无的程度了吗?”
魏王不禁点头称是。
戴晋人说:“在能够到达的地方有个魏国,魏国有个大梁,大梁城里有个大王。大王和蜗角上的蛮氏有区别吗?”
魏王说:“没有区别。”
戴晋人告辞后,魏王情绪低落,若有所失,没过多久就取消了对齐国的讨伐战争。
人生哲理:讽刺了战国时期互相征战的不义战争,也说明各国君王同浩瀚的宇宙相比,极其渺小。
呆若木鸡
从前,有一种名叫斗鸡的赌博游戏,这种游戏在各国的宫廷里十分流行。帝王将相们在酒足饭饱以后,无所事事,常常用斗鸡来消磨时光,比赛输赢,从中取乐。
春秋战国时期,齐国的国王特别爱好斗鸡的赌博游戏,他虽然也饲养一些斗鸡,却因为驯养得不好,总是失败。于是齐王便下令张榜招募驯养斗鸡的能手,纪沽子是一个专职驯养斗鸡的专家,远近闻名,他应招去给齐王驯养斗鸡。
纪沽子驯养斗鸡十天,齐王便迫不及待地催问说:“驯养成了吗?”
纪沽子回答说:“还不行。这鸡没有什么本领却很骄傲,仗着傲气,跃跃欲试。”
又过了十天,齐王又问:“怎么样?现在成了吧?”
纪沽子回答说:“还不行啊!它听到其他鸡的叫声,见到其他鸡的影子,反应得特别迅速。”
齐王说:“怎么,反应迅速还不好吗?”
纪沽子说:“反应迅速,说明它取胜心切,火气还没有消除。”
又过了十天,齐王再一次问道:“怎么样了?现在难道还不成吗?”
纪沽子说:“现在差不多了。别的鸡虽然鸣叫着向它挑衅,它好像没听到似的,神态自若,毫无变化。不论遇到什么突然情况,它都不惊不慌,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,好像木头做的鸡,它已具备了斗鸡的一切特性了!别的鸡看到它这副模样,没有敢与它斗架的,遇到它掉头就逃跑。”
齐王把这只斗鸡带到斗鸡场上,果然每斗必胜。
人生哲理:有的时候,大智若愚,将胜负置之度外恰恰可以取胜,成功之道在于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。

0 评论:

发表评论